十大买球靠谱平台(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站内链接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发布时间:2013-06-06被阅次数:10317来源:


u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本科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品德优良、信念执着,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具备开展复杂工程活动和工程项目的能力,在材料工程及相关领域引领科技与行业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本专业毕业生毕业后五年内达到以下目标:

1)工程知识能够运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的专业知识与工程技能,解决工程活动和工程项目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2)职业能力——能从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方面的工艺及设备的设计、开发、研究、应用等工作。

3)管理能力——具备良好的社会科学知识和管理能力,在跨职能团队工作中担任骨干或领导角色,发挥有效作用。

4)职业素养——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职业道德与国际视野,在工作中具有社会责任感、事业心、安全与环保意识,能积极服务国家与社会。

5)发展潜能——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终身学习渠道,自我更新知识和提升能力,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毕业要求

本专业员工主要学习材料科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接受系统的工程、人文和科学素质培养和从事工程开发与科学研究的训练,掌握计算机及控制技术等现代工具,具备应用所学知识提出、分析及解决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本专业员工要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对职业、社会和环境有责任感;还应具有有效沟通与交流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工程知识:掌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并能够将相关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及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分析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针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领域内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够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设计实验、分析和解释数据,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并能够通过信息综合获得合理有效的结论,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能力。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责任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专业剖析

专业内涵概括:运数字之智,集热力之功,控材料之形,成装备之能;将材料高效地加工成满足各种需求的复杂构件。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主要研究和传授材料成形制造理论与技术,即基于热、力及其它物理场对材料的作用原理,通过特殊的技术方法使材料发生流动、结合或改性,实现各种零部件的精确、高效、低耗成形的制造技术。成形制造过程既改变材料的形状与尺寸,又控制或改善零件的最终服役特性,具有“成形与控性”双重作用,因此成为研制、生产零件部件的重要技术途径之一,在汽车、高铁、飞机、火箭、卫星、船舶、计算机、手机、家电等行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材料成形技术的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全,是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本专业通过材料工程与控制工程交叉融合,发展出精密成形、超大型/微小型构件成形、增材制造(3D打印)、数字化成形、智能化成形、绿色成形等先进技术,形成了“材料-工艺-装备”一体化的专业特色。本专业员工将获得以数理基础、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理论基础和质量控制理论基础为核心的知识体系,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具备创造性地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将成为材料工程及相关领域引领科技与行业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

专业优势及学术影响

本专业依托“金属精密热加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微系统与微结构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全国重点一级学科(A类双一流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为员工提供优质的学习与科研实训环境。是全国首批国家重点学科、首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站单位,是国防骨干团队建设点、全国首批“卓越计划”培养单位和“见习工程师”资格认证单位,在国际上享有良好声誉,与诸多国际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密切合作关系。

部分教师入选人才计划、学术组织任职及获奖情况如下:

²凝固成形方向(按年龄排序)

l郭景杰 教授

十大买球靠谱平台先进材料特种凝固加工研究所所长。中国铸造杰出贡献奖获得者,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原副理事长。曾获得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黑龙江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

l陈玉勇 教授

国防“973”技术首席、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国防科工委“511人才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首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航空航天部首届“十佳航天科技青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理事,全国钛会执行委员会理事,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金属间化合物及非晶合金分会理事,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凝固科学分会理事,黑龙江省铸造学会理事长。获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航天科技一等奖、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各1项,获省部级二等奖8项,三等奖2项。

l丁宏升 教授

金属精密热加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精密铸造研究室主任、材料工程系凝固成形方向负责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黑龙江省“头雁计划”团队成员。中国金属学会电磁冶金与强磁场科学分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特种铸造与有色合金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获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二等奖和技术发明一等奖各1项。

l苏彦庆 教授

十大买球靠谱平台副经理、金属精密热加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凝固科学与技术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副理事长、世界铸造组织(WFO)有色材料委员会主席、全国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技术委员会主任。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黑龙江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

l陈瑞润 教授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获第二届中国铸造行业优秀青年人才奖。国际铸造组织非铁合金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 副主任,中国核能材料产业发展联盟理事,国材料研究学会凝固科学与技术分会副秘书长,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非晶与金属间化合物分会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理事。曾获得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项,省部级科技奖3项。

l黄永江 副教授

英国皇家学会牛顿学者。曾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²塑性成形方向(按年龄排序)

l郭斌 教授

十大买球靠谱平台副董事长,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大科学工程总指挥。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分会理事、冲压论坛主任委员,中国微纳米技术学会理事,国家高档数控机床及基础制造装备重大专项总体组专家。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

l王忠金 教授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炉分会 副总干事长、常务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分会理事、加热论坛主任委员。曾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l苑世剑 教授

金属精密热加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任,十大买球靠谱平台流体高压成形技术研究所所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国际塑性加工会议(ICTP)常务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分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汽车学会理事。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光华工程科技奖、中国发明专利金奖、中国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应用大赛金奖。

l单德彬 教授

金属精密热加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黑龙江省“头雁计划”团队带头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分会理事、微纳米成形技术论坛主任委员,黑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兼锻压专业委员会主任。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各1项。

l刘钢 教授

材料工程系主任。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黑龙江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分会副理事长、管材成形论坛主任委员。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中国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应用大赛金奖。

l王国峰 教授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分会理事、超塑成形论坛副主任委员。曾获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

l宗影影 教授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委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分会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功能材料分会理事。曾获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

l于海平 副教授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分会理事、高速率成形论坛主任委员、冲压论坛秘书。

l王小松 副教授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分会绿色成形制造技术论坛副主任委员。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


 

教师队伍

专业团队力量雄厚,拥有以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名)为带头人的教师队伍(26名教授、37名博导)。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等一批重大基础科研和工程项目,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塑性成形与凝固成形理论、材料成形过程数字化、材料成形智能化装备、增材制造(3D打印)、流体介质压力成形、特种能场成形、超高温/超临界材料成形、微纳成形、超大构件成形等。2000年以来,获得了以7项国家科技奖为代表的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主要应用于汽车、高铁、载人航天、国防安全等领域,为我国科技和工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引领作用。

²凝固成形方向教师(按年龄排序)

l教授(含研究员):

1.傅恒志 http://homepage.hit.edu.cn/fuhengzhi

2.郭景杰 http://homepage.hit.edu.cn/guojingjie

3.陈玉勇 http://homepage.hit.edu.cn/chenyuyong

4.孙剑飞 http://homepage.hit.edu.cn/sunjianfei

5.李邦盛 http://homepage.hit.edu.cn/libangsheng

6.吴士平 http://homepage.hit.edu.cn/wushiping

7.魏尊杰 http://homepage.hit.edu.cn/weizunjie

8.薛 祥 http://homepage.hit.edu.cn/xuexiang

9.丁宏升 http://homepage.hit.edu.cn/dinghongsheng

10.邢大伟

11.苏彦庆 http://homepage.hit.edu.cn/suyanqing

12.范洪波

13.孔凡涛 http://homepage.hit.edu.cn/ftkong

14.陈瑞润 http://homepage.hit.edu.cn/chenruirun

15.朱兆军

  

l副教授(含副研究员):

1.田 竟

2.王宏伟

3.曹福洋

4.宁志良http://homepage.hit.edu.cn/ningzhiliang

5.黄永江 http://homepage.hit.edu.cn/yjhuang

6.肖树龙 http://homepage.hit.edu.cn/xiaoshulong

7.邹鹑鸣 http://homepage.hit.edu.cn/zouchunming

8.王东君 http://homepage.hit.edu.cn/wangdongjun

9.徐丽娟

10.骆良顺 http://homepage.hit.edu.cn/luols

11.王 亮 http://homepage.hit.edu.cn/msewangliang

  

l讲师/博士后:

12.沈红先

13.王 琪 http://homepage.hit.edu.cn/wangqihagongda

14.方虹泽 http://homepage.hit.edu.cn/fanghongze

  

²塑性成形方向教师(按年龄排序)

l教授(含研究员):

1.胡连喜http://homepage.hit.edu.cn/hulianxi

2.郭斌http://homepage.hit.edu.cn/guobin

3.王忠金http://homepage.hit.edu.cn/wangzhongjin

4.刘祖岩http://homepage.hit.edu.cn/liuzuyan

5.杜之明http://homepage.hit.edu.cn/duzhiming

6.苑世剑http://homepage.hit.edu.cn/yuanshijian

7.单德彬http://homepage.hit.edu.cn/shandebin

8.滕步刚http://homepage.hit.edu.cn/bgteng

9.刘钢http://homepage.hit.edu.cn/liugang

10.徐永超http://homepage.hit.edu.cn/yongchaoxu

11.王国峰http://homepage.hit.edu.cn/wangguofeng

12.刘伟http://homepage.hit.edu.cn/liuwei

13.姜巨福http://homepage.hit.edu.cn/jiangjufu

14.徐文臣http://homepage.hit.edu.cn/xuwenchen

15.宗影影http://homepage.hit.edu.cn/Materials

  

l副教授(含副研究员):

1.陈宇

2.孙宏飞http://homepage.hit.edu.cn/sunhf

3.韩聪http://homepage.hit.edu.cn/hancong

4.林俊峰http://homepage.hit.edu.cn/linjunfeng

5.于海平http://homepage.hit.edu.cn/yuhaiping

6.王小松http://homepage.hit.edu.cn/wangxiaosong

7.卢振

8.蒋少松

9.袁林http://homepage.hit.edu.cn/yuanlin

10.程远胜http://homepage.hit.edu.cn/chengyuansheng

11.孙宇

12.徐振海

  

l讲师/博士后:

13.王克环http://homepage.hit.edu.cn/wkh

14.崔晓磊http://homepage.hit.edu.cn/cuixiaolei

15.邵斌

  

专业培养特色

面向国家智能制造发展战略,专业建设了“基础原理-创新工艺-智能装备为新架构的知识体系,包括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物理基础、材料成形理论基础和材料加工数字化与智能化四大类主要课程;根据行业人才需求和员工个性化发展要求,建设了塑性成形与凝固成形两大课程模块;为了强化培养员工工程实践、跨界整合、融合创新能力,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工程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针对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实施“学业导师”制度,使本科生“进课题、进实验室、进团队”,使全部员工都有机会参与科研攻关。近年用人单位反馈,本专业毕业生在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课程体系

根据行业人才需求和专业特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在“厚基础”的同时加强“个性化”,按照“基础知识大类培养、专业知识分流培养”的思路,建设了“塑性成形方向”及“凝固成形方向”两大课程模块。开设了材料成形模具数字化设计、材料成形过程数字化、材料成形设备与控制、材料分析测试方法、液态成形理论基础、液态成形工艺基础、熔炼原理、铸造合金、塑性成形物理基础、弹塑性力学基础、板材成形原理与方法、体积成形原理与方法等具有鲜明特色和时代特点的专业课程;并开设了55门专业选修课、20门创新研修课,以及新生研讨课、素质教育课、创新实验课和由国外专家开设的国际课程。

科研实践

为了强化培养员工工程实践、跨界整合、融合创新能力,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工程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将本专业实践教学资源全方位整合,根据各平台特点,形成不同年级员工逐层递进的创新实践平台布局,使全部员工都能够成为科研项目的参与者。根据参与的教学实验、科创项目、毕业设计等不同环节,进入不同的实验室开展相关实验和研究工作。已实现毕业设计100%项目化;作为全国首批见习工程师资格认证单位,大部分员工在毕业同时获颁见习工程师证书;以大员工科技创新项目、大员工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为基础,参加各项创新创新竞赛,获得互联网+”大员工创新创业大赛、省部级创业导师奖、大员工工艺设计大赛等各类大赛奖励。

毕业生去向

毕业生主要去向包括继续攻读研究生、进入企业从事技术研发或管理、到政府部门从事行政工作等。其中每年读研深造和出国留学的人数占应届毕业生的近70%,前往院校包括哈佛大学、加州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清华大学等世界著名高校,就业单位如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航工业、大众、华为、中兴、宝武等航空航天、汽车、钢铁、通讯等行业的知名企业和科研院所。众多毕业生已经成为骨干企业的技术领军人物、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杰出教授和专家学者。

u材料加工工程研究生专业介绍

凝固成形方向

凝固成形方向有博士生导师16人,硕士生导师27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首届中国青年科技奖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国防科工委511人才1人、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英国皇家学会牛顿学者1人。担任全国学会理事以上人员8人,任国际学术会议主席、副主席、国际学术刊物编委3人。

研究方向包括:钛合金复杂构件熔模精密铸造、钛铝金属间化合物精密热成形、金属定向凝固理论与技术、非平衡凝固与喷射成形、非晶合金材料、高熵合金、大型轻合金薄壁件低/差压铸造、超高压凝固理论、高温合金精密铸造、金属材料增材成形、金属基复合材料及铸造成形等。

凝固成形方向结合航空、航天、国防等领域发展的战略需求,重点开展金属材料凝固理论及铸造成形研究,在先进材料特种凝固加工、反重力铸造及复合材料成形、钛及钛铝合金精密铸造及热成形、镁铝合金铸造技术及亚稳材料等方面国内领先、国际一流,且体现鲜明的国防特色。本方向拥有水冷铜坩埚感应熔炼炉、低/差压铸造装置、高压凝固装置、定向凝固装置、喷射成形装置、电子束熔丝增材制造设备等重要设备。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项。近五年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国防基础科研项目、装备预研基金等科研项目200余项,研究经费累计近1.1亿元。在国内外著名刊物上发表SCI/EI收录论文近100/年,申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约30/年。

凝固成形方向国际交流与合作广泛,多人担任国内外重要学术组织主席、副主席等职务,主办Gamma Alloy Technology、国际有色金属加工年会等国际会议,并与哈佛大学、伯明翰大学、鲍曼工学院、悉尼大学、东京大学等国际著名科研院所建立了密切的科研合作关系。近五年80余人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做邀请报告,具有广泛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材料加工工程(塑性成形方向)

塑性成形方向有博士生导师21人,硕士生导师26人。其中国家级高层次人才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光华工程科技奖获得者1人、国家级高层次青年学者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担任国际和全国学会理事以上人员8人,任国际学术会议主席、副主席、国际学术刊物编委7人。

研究方向包括:塑性成形理论、数值模拟及控制:内高压成形、难加工板材粘性介质压力成形、高能率成形、等温精密锻造及锻件组织性能控制、超塑性成形及扩散连接、旋压成形、摆辗成形、纳米材料构件成形、钛合金及难变形合金成形、微型构件精密成形;材料制备及成形:研究金属基复合材料、半固态材料、储氢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纳米晶粉末、金属间化合物粉末,机械合金化、粉末冶金及粉末材料致密化和半固态成形理论。

塑性加工方向结合国家航天航空和国防工业发展,重点开展先进金属材料和复杂结构热加工成形应用基础理论、工艺及专用设备的研究,在轻量化整体结构成形、高温难变形材料成形、微小器件成形等方面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学科整体水平国内一流,国际先进,具有鲜明的国防特色。建有塑性成型工艺及装备研究所、流体高压成形技术研究所,拥有315吨至5000吨大中小全系列的数控成形实验设备和高温、低温材料性能试验机、三维曲面测量仪等先进测试设备。

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四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中国专利金奖1项,中国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应用大赛金奖1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0余项。近五年来共承担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高技术(863)和总装预研等科研项目200余项,研究经费累计1.2亿元。近五年申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约40/年、在国内外著名刊物上发表SCI/EI收录论文约70/年。

塑性加工方向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一批专家在国内外学术组织任职,如国际塑性加工会议(ICTP)常设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分会理事长、副理事长、学术论坛主任(6个论坛主任)等;多次主办国际学术会议:如国际塑性加工会议(ICTP)、新成形技术国际会议(ICNFT)、内高压成形技术国际会议(TUBEHYDRO)、亚洲微纳成形技术(AWMFT)、先进材料超塑性成形((ICSAM)等;承担欧盟框架等国际合作项目多项,支持教师和员工长期互访。

u材料工程系部分知名员工

傅恒志 中国工程院院士,材料及冶金学专家

王家骐 中国科学院院士,光学仪器专家

姜文汉 中国工程院院士,光学技术专家

李贺军 中国工程院院士,复合材料专家

曹喜滨 中国工程院院士,航天器专家

刘国中 中共十九届中央委员,陕西省委副书记、省政府省长、党组书记

胡亚枫 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

王宗璋 曾任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黑龙江省副省长

姜奎华 曾任武汉理十大买球靠谱平台学董事长

林秀安 曾任燕山大学董事长

王志刚 日本岐阜大学副董事长

杨合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苑世剑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沈军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单德彬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苏彦庆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刘钢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王同敏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张怀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郑海荣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王新云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陈瑞润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王刚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海锦涛 曾任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经理

倪树敏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公司党委副书记、副经理

曾元松 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副经理

蒋浩民 宝武钢铁集团中央研究院副经理

王成录 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工程部总裁

祖丽君 美国3M公司资深研究专家

  

u报考联系方式

大学本科报考

咨询电话:0451-86413931

电子信箱:yusun@hit.edu.cn

材料工程系网址:

/2015/0708/c3817a99889/page.htm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招生网址:

https://zsb.hit.edu.cn/article/read/f947108bce304b667320a181e177bdfd

  

硕士研究生报考

电子邮箱(凝固成形)yjhuang@hit.edu.cn

电子邮箱(塑性加工)xzhenhai@163.com

博士研究生报考

电子邮箱(凝固成形)yjhuang@hit.edu.cn

电子邮箱(塑性加工)xzhenhai@163.com


版权所有 十大买球靠谱平台(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2022

电话:0451-86413909,86402590 传真:0451-86418714 邮编:150001

电子信箱:mser@hit.edu.cn